第一部分:新聞史論
?、?、考試說明
一、內容概述與總要求
本科目是為了招收傳播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學專業(yè)??粕究茖W生而實 施的入學考試,包括新聞學概論和中國新聞史。本大綱的編寫以“基礎、權威、前沿”為宗 旨,主要考核上述各專業(yè)學生在??齐A段對新聞學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歷史是否有基本掌 握,是否具備接入本科后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體系和對新聞現象進行分析和解決的基本能力, 能夠適應進一步更深入的學習的需要,為他們將來從事新聞傳播實踐或理論研究打下堅實的 基礎。
新聞學概論是新聞學專業(yè)的基礎入門課程,學生應該熟練掌握新聞的定義、新聞真實、 新聞價值、新聞自由和控制等新聞學的基本概念和新聞事業(yè)產生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了解世 界各國新聞學主導性理論以及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中國新聞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整體脈絡,熟練掌握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 新聞媒體以及傳播機構、著名新聞工作者、重大新聞活動以及新聞現象的概況,能夠進行客 觀、理性的分析和評價,運用歷史經驗關注現實新聞工作中的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 150 分。新聞學概論 70 分,中國新聞史 80 分???試時間 75 分鐘。
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或填空題、名詞解釋或簡答題、論述題或材料分析題三類大題。選 擇題或填空題分值合計 35 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分值合計 80 分;論述題或材料分析題分值 35 分。
?、?、知識要點與考核要求
一、新聞學概論
( 一) 緒論
1 、知識范圍
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中國新聞學的基礎框架、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性理論、學習 新聞理論的意義
2 、考核要求
(1) 了解新聞學的研究對象和新聞學的研究內容。
(2) 熟記構筑中國新聞學基礎框架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
(3) 掌握自由主義報刊理論和社會責任理論;了解發(fā)展傳播學和黨報理論。
(4) 明確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
(二) 新聞活動
1 、知識范圍
新聞活動的起源、新聞活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新聞活動的渠道。
2 、考核要求
(1) 掌握新聞活動的起源,能夠用不同歷史階段的新聞活動分析人類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 目的。
(2) 了解親身傳播、大眾傳播、群體傳播的基本形式和特點。
(三) 新聞
1 、知識范圍
新聞的定義和特點 新聞本源和來源、新聞要素、新聞類別
2 、考核要求
(1) 掌握新聞的基本特點和兩種新聞定義及其關系。
(2) 理解什么是新聞的本源,能夠區(qū)分新聞本源和新聞來源。
(3) 明確新聞五要素。
(4) 了解不同類型的新聞。重點掌握突發(fā)性新聞和延緩性新聞、硬新聞和軟新聞的概念。
(四) 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1 、知識范圍
新聞學中的信息的定義和特點、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新聞和宣傳的區(qū)別和聯系、輿論的 定義和特點、輿論的社會功能、新聞和輿論的關系。
2 、考核要求
(1) 掌握信息的定義,理解信息的特點和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
(2) 掌握新聞和宣傳的區(qū)別。
(3) 掌握輿論的定義和特點,明確新聞和輿論的關系;了解輿論的社會功能。
(五) 新聞事業(yè)和新聞媒介
1 、知識范圍
古代社會的新聞傳播工具,報紙的產生條件和產生階段,邸報,新聞體制,私營媒介,公營 媒介,國營媒介,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的特點,報紙的類別,新聞媒介的共性,新聞 媒體公共利益至上原則,中國新聞事業(yè)的雙重屬性,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性,新聞事業(yè)的一 般功能,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世界新聞媒介的三大運作體制和管理模式。
2 、考核要求
(1) 一般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傳播工具、邸報的概念和西方報紙產生的三個階段。
(2) 掌握西方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產物的理論。
(3) 掌握新聞體制的概念和私營媒介、公營媒介、國有媒介的特點。
(4) 理解和掌握報紙、廣播、 電視、互聯網的特點。
(5) 了解報紙的類別。
(6) 掌握新聞媒介的共性和新聞媒體公共利益至上原則。
(7) 明確中國新聞事業(yè)的雙重屬性,重點掌握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性及對新聞工作的意義。
(8) 掌握新聞事業(yè)的一般功能,了解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
(9) 掌握世界新聞媒介的三大運作體制的基本特點和相應的管理模式。
(六) 新聞自由和社會控制
1 、知識范圍
新聞自由的含義,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彌爾頓《出版自由》,人權宣言,聯邦憲法第一修 正案,扼制出版自由的手段,新聞媒介和公民的新聞自由權,社會控制的途徑,新聞法規(guī)的 核心問題,誹謗罪的辯護,侵犯隱私權的辯護。
2 、考核要求
(1) 理解新聞自由的含義和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過程,了解政府扼制出版自由的主要措施。
(2) 掌握彌爾頓《論出版自由》、《人權宣言》和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對新聞自由的重要
。
(3) 理解新聞媒介和公民新聞自由權的關系,明確新聞自由屬于人民。
(4) 了解對新聞媒介進行社會控制的四種途徑,重點掌握司法控制以及對新聞誹謗和隱私
侵害的抗辯。
(七) 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工作原則
1 、知識范圍
新聞真實,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新聞失實表現和原因,合理想象,新聞指導性的含義,新 聞指導性要建立在新聞特點之上,新聞事業(yè)群眾性的含義,“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新聞事 業(yè)的戰(zhàn)斗性,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基本原則,“三字方針”,黨性原則的提出者,黨性原則的 具體體現,黨性原則的制度安排,貫徹黨性原則要處理好的關系。
2 、考核要求
(1) 重點掌握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理解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和失實原因,明確“合 理想象”的概念及對新聞真實性的有害影響。
(2) 掌握新聞指導性的含義和新聞指導性如何實現。
(3) 掌握新聞事業(yè)群眾性的含義和“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新聞工作路線。
(4) 理解新聞事業(yè)的戰(zhàn)斗性和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基本原則。
(5) 掌握黨性原則的提出和黨性原則的具體體現以及制度安排,理解貫徹黨性原則要處理 的四個方面的關系。
(八) 新聞生產與新聞選擇
1 、知識范圍
新聞生產,決定新聞生產的主要因素,新聞選擇的過程,新聞價值,新聞的價值。
(1) 理解新聞生產的過程和決定新聞生產的主要因素。
(2) 理解新聞選擇的過程,掌握新聞選擇的主要標準。
(3) 掌握新聞價值的概念和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五個新聞價值要素, 能夠就具體新聞作品進行分析。
(4) 區(qū)別新聞價值和新聞的價值的不同含義。
(九) 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理念、職業(yè)道德和修養(yǎng)。
1 、知識范圍
新聞專業(yè)理念,新聞專業(yè)理念和職業(yè)道德、職業(yè)修養(yǎng)的關系,新聞職業(yè)道德的內容,新聞評 議會,中國新聞事業(yè)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 、考核要求
(1) 了解新聞專業(yè)理念的不同觀點,重點掌握新聞專業(yè)理念的基本出發(fā)點,理解實踐中干 擾新聞專業(yè)理念的因素。
(2) 理解新聞專業(yè)理念和職業(yè)道德、職業(yè)修養(yǎng)的關系。
(3) 掌握新聞職業(yè)道德包含的內容。
(4) 掌握中國新聞事業(yè)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十) 中國的新聞改革
1、知識范圍
40年四次跨越,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中國新聞媒介的走勢。
2、考核要求
(1) 掌握 4 0 年四次跨越的基本內容和影響。
(2) 掌握中國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
(3) 了解中國新聞媒介的走勢,明確新聞理論從新聞學到大眾傳播學的走向。
二、中國新聞史
( 一) 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文字傳播的出現:商周 (甲骨文、金文),秦 (“書同文”),“露布”,“邸”。
(2) 語言傳播:詩歌、民謠、村頭閑話、街市議論等。
(3) 實物媒介傳播:烽火、旗幟、鑼、鼓、符等。
(4) 古代報紙起源:唐“報”、“狀”、“條報”、“雜報”等。
(5) 古代報紙?zhí)卣鳎?內容、形式、發(fā)行與傳遞。
(6) 古代報紙的發(fā)展:唐“進奏院狀”,宋“邸報”、“定本”、“小報”,元“小本”,明“報
房”,清“提塘報房”“京報”。
2、考核要求
(1) 了解古代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形式。
(2) 掌握古代官報和民間小報活動脈絡特征。
(二) 中國新式報刊的產生
1、知識范圍
(1) 在華外報:馬禮遜《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郭士立《東西洋考》,林樂知《萬國公報》
,美查《申報》。
(2) 外報地位與影響:侵華工具,傳播報刊實務。
(3) 國人辦報主張與構想:主要見解、具體建議。
(4) 王韜和《循環(huán)日報》。
2、考核要求
(1) 了解外人在華辦報的歷史背景、主要報刊、地位影響。
(2) 理解國人辦報主張。
(3) 掌握王韜報刊工作貢獻。
(三) 維新運動中的國人辦報熱潮
1、知識范圍
(1) 最早的三家維新報刊:《萬國公報》《中外紀聞》《強學報》。
(2) 國人辦報熱潮:梁啟超與《時務報》,《知新報》《湘學新報》《湘報》,嚴復《國聞報》
特征與意義。
(3) 梁啟超的報刊活動特征與意義:報刊思想與“新文體”。
2、考核要求
(1) 了解主要維新報人及其所辦報刊。
(2) 理解國人辦報熱潮特征。
(3) 理解“新文體”。
(4) 掌握梁啟超主要報刊活動、報刊思想。
(四) 辛亥革命時期的報刊宣傳
1、知識范圍
(1) 資產階級革命報刊興起:孫中山《中國日報》,《蘇報》與“蘇報案”。
(2) 改良派國內報刊:《時報》《大公報》《京話日報》。
(3)《民報》與《新民叢報》的論戰(zhàn):主要內容、性質與意義。
(4) 于右任與“豎三民”,詹大悲與《大江報》。
(5) 清政府對報業(yè)的控制:《大清印刷物專律》,天津《北洋官報》。
(6) 辛亥革命時期的報刊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思想,報刊宣傳特點。
2、考核要求
(1) 了解辛亥革命時期主要報人、報刊。
(2) 理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報刊思想。
(3) 理解《大清報律》實質。
(4) 掌握改良派與革命派論戰(zhàn)的內容與意義。
(五) 民國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短暫繁榮:《暫行報律》,政黨報刊 (國民黨:民立報、天鐸報、大陸報、太平洋報、
民國西報、中華民報、民國新聞等;共和黨:時事新報、國民公報、庸言等),“橫三民”(民 權報、民國新聞、中華民報)。
(2) 北洋政府新聞統(tǒng)治:“癸丑報災”。
(3) 著名記者:黃遠生及其新聞通訊特點,邵飄萍、劉少少、徐彬彬、胡政之、張季鸞。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時期主要報人、報刊、新聞活動。
(2) 理解“癸丑報災”相關內容。
(3) 掌握黃遠生報刊活動相關內容。
(六) 五四時期的新聞宣傳
1、知識范圍
(1)《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敬告青年》 內容,《新青年》宣傳貢獻,《新青年》
文學革命前衛(wèi)者 (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等)。
(2) 五四運動與新聞事業(yè):《每周評論》宣傳內容,《湘江評論》宣傳內容。
(3) 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誕生:《新青年》改組標志,第一批工人報刊 (勞動者、勞動界、勞 動與婦女、勞動音等),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特點。
(4) 新聞傳播的重大改革:改革內容,瞿秋白 (著作《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主編雜志 《新青年》季刊、《前鋒》月刊、《向導》周報、《熱血日報》、《布爾什維克》、《紅色中華》), 四大著名副刊《晨報》副刊、《時事新報》副刊、《學燈》、《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京報》 副刊,“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徐寶璜、邵飄萍)。
2、考核要求
(1) 了解五四時期主要報人、報刊。
(2) 理解新聞改革內容。
(3) 掌握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代表人物報刊活動,主要刊物宣傳活動內容,無產階級新聞事
業(yè)特點。
(七) 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中國共產黨報刊:《向導》,《中國青年》(主編惲代英、蕭楚女、李求實;主要內容),
中共早期報刊特點。
(2) 國共合作后新聞傳播:《政治周報》、《中國農民》(毛澤東《中國農村各階級的分析及
其對于革命的態(tài)度》、《中國農村各階級的分析》)。
(3) 北洋軍閥統(tǒng)治區(qū)的新聞傳播:成舍我 (《世界日報》、《世界晚報》、《世界畫報》),新記 《大公報》(“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4) 新聞教育:廈門大學、北京平民大學、燕京大學、上海南方大學、復旦大學中文系設 立報學科,新聞學著作 (任白濤《應用新聞學》、邵飄萍《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學總 論》)。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時期主要報人報刊相關活動內容,及新聞教育概況。
(2) 理解國共合作報刊活動內容。
(八) 十年內戰(zhàn)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國民黨新聞傳播網:中央通訊社,《中央日報》,中央廣播電臺。
(2) 共產黨地下報刊:《布爾舍維克》、《紅旗》、《紅旗日報》、《黨的建設》。
(3) “左聯”刊物:《萌芽》、《巴爾底山》、《前哨》、《十字街頭》。
(4) 魯迅報刊活動及其雜文體。
(5)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新聞傳播:“紅中社”與《紅色中華》,《紅星報》、《青年實話》、《斗
爭》等,革命根據地新聞事業(yè)的特點與意義。
(6) 抗日救亡新聞:史量才與《申報》改革,鄒韜奮報刊活動 (《生活》周刊、《大眾生活》 周刊、《永生》周刊、《生活日報星期增刊》、《抗戰(zhàn)》三日刊、《全民抗戰(zhàn)》三日刊和《生活 日報》) 和辦報思想經驗,《新生》周刊與“新生事件”,范長江、斯諾、史沫萊特西北采訪 (《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紅星照耀中國》)。
(7) 新聞教育與研究:蔣國珍《中國新聞發(fā)達史》,戈公振 (《中國報學史》、《新聞學撮要》、 《新聞學》),黃天鵬 (主編刊物《新聞學刊》、《新聞周刊》、《報學雜志》),郭步陶 (《編輯 與評論》、《評論方法》、《時事評論作法》),任白濤《綜合新聞學》。
2、考核要求
(1) 了解國共兩黨主要報刊活動。
(2) 理解“左聯”及魯迅報刊活動的內容和性質。
(3) 理解此時期新聞教育和新聞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成果。
(4) 掌握此時期無黨派、外國記者中國新聞活動的內容和意義。
(九)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延安的新聞事業(yè):《解放日報》的創(chuàng)辦,整風運動中的改革,新華社,新華廣播電臺。
(2) 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新聞傳播:抗日救亡期刊 (上海《救亡日報》、《抗戰(zhàn)》、《文化戰(zhàn)線》、《救 亡周刊》、《戰(zhàn)線》、《戰(zhàn)時聯合旬刊》),《新華日報》工作經驗。
(3) 淪陷區(qū)新聞傳播:孤島時期的報界 (《譯報》、《每日譯報》、《導報》、《文匯報》。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時期主要報人、報刊,及相關活動。
(2) 理解國統(tǒng)區(qū)和淪陷區(qū)新聞傳播活動的性質和意義。
(3) 理解《新華日報》工作經驗及意義。
(4) 掌握整風時期《解放日報》改版工作的內容和意義。
(十) 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國統(tǒng)區(qū):“拒檢運動”,“文萃三烈士”,“第三條道路”。
(2) 解放區(qū):人民廣播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華社的工作,反“客里空”運動,毛澤東《對晉綏 日報編輯人員的講話》。
(3) 人民新聞傳播事業(yè)的全面勝利: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講話》。
2、考核要求
(1) 了解國統(tǒng)區(qū)新聞活動情況。
(2) 理解人民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情況。
(3) 掌握《晉綏日報》反“客里空”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4) 掌握毛澤東、劉少奇講話的內容和精神實質。 (十一)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新聞傳播
1、知識范圍
(1) 公營新聞傳播事業(yè)網的形成:中國新聞社的創(chuàng)立,人民廣播電臺。
(2) 對私營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3) 新聞總署的設立。
(4) 新聞業(yè)務建設與新聞教育的發(fā)展。
(5) 1956 年社會主義新聞改革:《人民日報》改版。
2、考核要求
(1) 了解私營新聞傳播事業(yè)改造的情況。
(2) 理解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概況。
(3) 掌握《人民日報》改版的內容和意義。